破解大象“高情商”之谜
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 《参考消息》近日刊登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报道《破解大象“高情商”之谜》。报道摘要如下:
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周刊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大象的一些高级情感表现可能是一种自我驯化的表现,比如它们会哀悼死去的大象、帮助生病或受伤的大象,甚至能在镜子里认出自己。
研究报告的合著者、生物学家利莫·拉维夫在一份声明中说:“自我驯化理论很难验证。这是因为除了人类以外,只有另外一个物种被认为具备自我驯化能力,那就是倭黑猩猩。”
拉维夫和她的同事们从20个方面将非洲草原象与人类和倭黑猩猩进行了对比。他们发现,这3个物种都有一些相同的身体特征,而且表现出相同的习惯。大象有嬉戏行为,有社会性,有漫长的童年,而且会替种群中的其他成员照看小象。倭黑猩猩和人类也都这样做。此外,非洲野象的下颌骨短,这是猫等家养动物的特征。它们似乎还能够克制自己不欺负其他动物。
大象还会互相学习。像吃什么和如何养育幼崽等知识是通过社交相互传播的,而不是像其他动物那样靠本能。大象还拥有复杂多样的交流系统。它们发出的声音组合极其广泛,从咆哮到低频咕哝,再从尖声鸣叫到低频咕哝。
研究小组还发现大象具备几种与自我驯化有关的基因。他们将野象的基因与261种驯化哺乳动物的基因进行了比较,并建立了一份通常与驯化相关的基因清单。研究小组说,在674个极有可能是大象祖先遗传的基因中,有79个与其他驯化物种的基因类似。这可能意味着,驯化可以在哺乳动物进化树上的多个分支发展。
研究团队猜测,大象的自我驯化可能与它们体型庞大和力气较大有关。拉维夫说:“这意味着大象通常不太担心为了生存而躲避或与其他动物开战。这种‘安全环境’可以减轻对外来侵略的担忧,释放更多能量用于认知,同时开启更多探索、交流和游戏的机会。”
与此同时,一些科学家仍对大象的自我驯化持谨慎态度,认为需要进行更多研究。
来源:新华网
作者:
责任编辑:冯峥
- 青海工匠学院揭牌成立
- 中国成功发射天平三号A星02星
- 食品安全新规落地 学校、幼儿园食堂违规将从重处理
- 辽宁教育强省建设成果显著 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 【图解】今年前2个月国民经济起步平稳 发展态势向新向好
- “烟花三月”旅游走热 带动多业态消费升温
- 事关就业补助、育儿补贴……今年提振消费这样干
- 馒头最好不要隔夜吃!一次吃不完,这样保存→
- 桂林一批特色美食亮相第112届全国糖酒会
- 国际首个!中国建成日地空间全圈层综合性地基监测设施
- 中国第三次冰川编目发布 冰川总条数约6.9万条
- 感受戏剧魅力
- “天津市国际中文教育联盟”成立
-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的浙江篇章
- 人保寿险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例四:守护“来自星星的孩子” 关爱孤独症群体
- 验证月球岩浆洋模型 嫦娥六号月背样品最新研究成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