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堕民

生活常识 2023-07-27 千姿百态 16171

“堕民嫂,样样要,马桶盖里翻顶倒(筋斗)!”这是我很小的时候,在家乡几乎是每一个小孩都会唱的一首儿歌。它的意思是说,有一群叫‘堕民嫂’的人,她们随便什么东西都要;而且能说会道,说得死尸会走,白鲞会游;她们会使你相信,即使像马桶盖这样窄小的地方,也能在上面摔跤翻筋斗!

显然,这是一首对“堕民嫂”有贬意,而且还带有侮辱性的童谣。

那么这些堕民嫂,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群人呢?顾名思义:堕民嫂者乃堕民之妻或女堕民是也。 鲁迅

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写过一篇《我谈堕民》的文章,其中提到堕民是他从小常常见到的人。本人小的时候,也常常见到堕民或堕民嫂。每年总有好多次,她们要到我家来,为祖母和母亲洗头和梳理头发。有时候,她们也为我理发,不过她们理发时不用轧刀,而用锋利无比的刮刀。经过这种刀一刮,头皮就精光发亮,以后长出来的头发又粗又硬,根根挺立,看上去就像是怒发冲冠。

堕民的社会地位底下,他们称呼其服侍之主人,对老年人必须是老爷

太太;对已婚的青、壮年,必须是相公和奶奶;对未婚的青、少年,必须是少爷

小姐;即使对还在襁褓中的婴儿,也一定要称呼为小官人或小姑娘,绝对不允许直呼他的名字。

走家串户,为女人或小孩整理头发,这是堕民嫂的工作。至于男性堕民,除了种田,就是唱戏和经营理发店。这一点浙东宁绍地区与国内其它地方不同,在解放以前,凡是在理发店做事的,不管他是老板还是打工的,一定都是堕民后裔!其他普通平民,决不会去干这种贱业。理发,在我们的家乡,被视为是一种贱业,人们叫理发师为“剃头”,这个“剃头”实际上就是堕民的代名词。

堕民及其嫂除了上面的工作,还要在人家有红、白喜事的时候,上门前来服务。如抬花轿(或抬棺材)、轿前吹吹打打的乐队,都是堕民的工作。在酒席宴上来回穿梭,宴会后收拾整理场地,以及在新房里侍奉新娘等一切杂务,都是堕民嫂的任务。

堕民嫂最喜欢的就是宴会后收拾,因为客人在酒席上吃剩的菜肴,主人一般会允许她全部带走。她们出来的时候,每人带着一只特殊的竹篮,你别小看这只竹篮,它无论是外形或内部结构,都与众不同。它的上口是圆的,篮底是方的,因之人们称它为方底篮。凡是看到有提方底篮的人,一定是堕民嫂。俗话说‘竹篮打水一场空’,可是她们的那只竹篮,是特别制作的,一滴水也不会渗漏。因此她们可以把所有的剩菜都带回家,把冷盘等比较干燥的菜肴,倒入布袋;对于如汤、羹和糊等大量含水的食物,全部倒入那只方底篮。

家乡的堕民

以上就是我在小时候亲眼看到的堕民,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群体呢?这些堕民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有许多说法,如《鄞县通志》载:

四民之外,又有堕民,相传为宋罪俘之遗,故摈之,分置苏松浙省,杂处民间。元人名为怯怜户。明太祖规定户籍,扁其门曰丐。另说,宋代南迁有将卒背叛者,乘机肆毒,后被剿捕或就戳,其余党焦光赞等遂被贬为堕民,散居浙东之宁、绍境内,鄞县、余姚、象山和奉化等地均有。

家乡的堕民

但根据堕民人数最多的绍兴地区(20世纪40年代统计,有堕民三万多人)的绍兴市志罗列,其来源更多,现举几种说法如下:

1、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为增加人口,将寡妇中的“淫佚者”集中在山上,让无家室的成年男子前去游山,使之自由“野合”。他们生出来的孩子为一般居民所鄙视,支流蔓延,遂成“堕民”。

2、楚汉相争,项羽兵败身死,余部誓不臣汉。刘邦抚之不降,杀之不忍,便将他们贬为“堕民”。

3、唐玄宗精通音律,酷爱歌舞戏曲,以至朝政废弛,安史之乱发生。大乱平定之后,梨园弟子成了替罪羊,被流放浙东一带,朝廷命其以“度曲”为生,人称“度民”,讹为“堕民”。

4、南宋初年,金兵大举南侵,宋将焦光瓒率部不战而降。金兵退后,焦部为时人所不齿,遂被贬为“堕民”。

5、元灭宋后,将战俘遣送至江、浙一带,贬为“堕民”。

6、朱元璋灭元后,贬元朝贵族为“堕民”。

7、朱元璋战胜与他争夺天下的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后,因其部属甚众,诛不胜诛,遂下令贬为“堕民”。

8、明成祖朱棣篡位以后,将坚决跟随建文帝与己作对的臣属贬为“堕民”。

以上许多说法,究竟哪一种是正确的?到现在恐怕很难确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堕民的祖先是被处罚的一群人,祖先被处罚,他们的后裔就也成了罪人。

历来视堕民为贱民,普通平民不与其通婚,他们不许入学读书、不许参加科举考试、不许捐官任职。男子还不许穿长衫,只准从事婚丧喜事时之祭礼、唱戏、乐手、值堂、抬轿、屠户、剃头等杂役。妇女只许穿青衣蓝裙衫,耳不饰环,出门必须束腰带,携带一个布包和一只方底篮,替主人家绞面及新娘换妆、梳发、扶拜。

直到清雍正年间,皇帝听说浙东堕民是因为其先祖投降女真而受罚,而女真是满族的祖先,因此下令废除绍兴的堕民籍。后来光绪皇帝时又一次下令废除浙江省的堕民籍。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之后, 孙中山

先生宣布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当然也包括堕民与普通平民之间的平等。自从这些废除令以后,在法律的意义上,堕民与普通平民已经完全平等;不过在实际上,人们还是看不起堕民。家乡小孩子唱的童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小的时候,因为名义上已经平等,允许堕民进学校读书,男女青年之间的接触多了,就有堕民青年与非堕民之间的热恋,却遭到非堕民家庭的坚决反对。家长们认为娶女堕民做媳妇或招堕民为女婿,简直是辱没祖宗的奇耻大辱,说什么也不肯同意。结果弄得两个青年郁闷一生,一个终生不娶,一个终身不嫁。更有甚者,两个青年双双殉情而死,实在使人伤心。这种看不起堕民的思想意识,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才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这是因为从那个时候开始,地富反坏右等新一代贱民纷纷登台亮相,社会上有了新的歧视对象,而且还特别把这种歧视称之为阶级斗争,还教育人们千万不要忘记,所以才使人们把过去的老贱民彻底忘掉。

不管是新贱民或老贱民,他们之中都有很多杰出人才。其实,他们本来并不贱,是统治阶级的硬性规定,使他们沦落为贱民。据本人所知,在这些堕民中,有很多杰出的人才,特别在演艺界,在家乡戏绍剧中,许多著名的表现艺术家,大多数都是堕民,如人们熟悉的汪小奎、十三龄童和六龄童(也包括他以后的小六龄童和六小龄童),都是非常出色的人才。还有那新贱民,原来就是大家熟悉的民族精英,硬是把他们打成为右派分子,这就不用我们去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