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绿富美”的生态经

生活常识 2023-08-22 千姿百态 8974

“我对浙江有两点印象深刻,一是‘千万工程’将乡村打造得宜居宜业;二是浙江将生态价值转化为有形的经济价值,用实践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陈学东说。

8月15日至16日,由中国科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浙江省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州市举办,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各界共话浙江“绿富美”。

陈学东院士说的宜居宜业,“宜”在何处?首先是村容村貌的改善,让村民有了更美的人居环境。

浙江“绿富美”的生态经

这几年,浙江省集中力量建设美丽乡村,既是为老百姓留住田园风光,也是为美丽中国建设添砖加瓦,切实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整洁的村居内,绿树成荫、鸟叫蝉鸣,村民们编织着渔网,唠着家常;长廊里,三三两两的村民摇着扇子,畅谈着当下的幸福生活;党建文化广场上,打篮球的、下象棋的、健身跑的……临海市上盘镇外岙村一幅安定祥和的生活景象。

曾经,外岙村在当地是出了名的“脏乱差”。村民大多从事渔业捕捞、西兰花种植,日子过得还算富足。经济发展了,却忽视了环境卫生问题。“到处都是泥泞路”“村里的河塘淤积,臭气熏天、蚊子满天飞”是村民对十几年前村庄的印象。

一场大规模的河塘清淤行动在村党员志愿者们的牵头下迅速展开。清理出来的塘泥当作肥料被转运至田地里,整治后的河塘两侧安装了护栏,并种上了不同品种的睡莲。同年,村里还开展了电线全面排查,更换了田间的农排电线;启动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入村两侧绿化全覆盖……

2015年,外岙村荣获浙江省卫生村。在随后的几年间,一个个村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村东面的长廊格外引人注目,石板铺砌的地面,两侧架起了木椅,五六十米的廊檐装饰起五颜六色的各种图案。这也是村民们齐心协力整治的结果。

环境治理让临海市上盘镇外岙村老百姓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获得感,日益美丽的农村释放出更多的发展红利。

“现在咱村的环境可好了,村民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外岙村村党支部书记周连富告诉记者,后山130亩土地是村里的财富,村民有个心愿,就是想把后山的土地综合利用起来,打造成果园,建起绿道。“扩大村里的‘后花园’,提升村庄的形象,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眼下,上盘镇正实施高品质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提出全域旅游理念,以建设美丽城镇样板镇为抓手,强化“一步一景、一村一品”的全域旅游设计。

美丽生态催生“美丽经济”的到来。

“小浦镇的羊肚菌丰收喜人、安吉县的竹产业蓬勃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表示,湖州市已经形成了生态产品保护、生态产品生产、生态产品开发经营、生态产品开发交易服务等产业模式和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推动地方生态环境质量向好、生态经济发展生机勃勃、制度保障措施持续优化、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浙江“绿富美”的生态经

在丽水市,“丽水山耕”自2014年在全国首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后,坚持将“生态牌”打到极致,接续推进“对标欧盟·肥药双控”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实行最严格的农药化肥准入标准;同时,发挥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全国最多的优势,从传统农耕文明中汲取“道法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集成推广“稻鱼共生”“林菇共育”等共生系统,实现农业的多元价值。

20年前,浙江农村给人的印象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如今华丽转变离不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未来浙江如何更绿?

会上,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白马湖实验室主任高翔都道出了未来的愿景。雷鸣山介绍,在建的浙江天台抽蓄电站不仅将在水头高度上刷新全球之最,更重要的是抽水蓄能电站建成投运后,预计年可节约燃煤约5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04万吨。高翔则表示,对于浙江化工园区有机废气和二氧化碳的治理,目前已有了高效的工艺技术,且关键技术已实现了工程应用,未来会针对不同类型园区,构建相应的“碳污治理利用—低碳综合供能—碳污监测监管”技术体系,建立智慧系统平台,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助力浙江工业园区绿色发展。

  (本报记者 黄小异 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