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百丈如何逐“绿”前行、“碳”路未来?
(记者 张瑚滢 通讯员 王峰) 走进位于余杭西北部的百丈,目光所及之处多是群山涌翠、竹海茫茫。这里有5.5万亩毛竹林,森林覆盖率高达86.5%,从上空俯瞰似一条蜿蜒的绿带,是远近闻名的“毛竹之乡”。
这几年,百丈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走实“借绿生金、添绿增金”乡村低碳发展之路,致力于打造城乡风貌样板区和未来乡村示范带,为全国山区乡镇绿色发展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和做法。
乡村离碳中和有多远?
百丈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深厚,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当地毛竹独特的品质。一直以来,竹产业都是百丈镇重要的富民产业。然而,近年来,竹材料价格下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导致毛竹产业遇到困境,竹农收益逐年下降。
走出困境的第一步,就是摸清家底。2021年,在浙江农林大学碳中和学院王懿祥教授团队的技术支持下,半山村首创村级尺度碳排放碳汇测算,并得出一个重要结论:2020年、2021年半山村连续两年实现碳中和,还有多余的14601吨碳汇可供其他地方抵消碳排放,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零碳村”。
“用精准化的测算方式摸清村里家底,并分析碳排放、碳汇结构,这将为后续的碳交易奠定基础,山林中的碳汇就能变成老百姓口袋中的钱。”王懿祥教授介绍,测算表明半山村不仅实现了碳中和,还有富余的碳汇可用来抵消碳排放。
经过半山村的试点之后,目前,碳排放碳汇测算已覆盖百丈全镇6个村。
竹林里的空气能变钱?
竹子是速生、再生植物,6年便可利用,竹林的碳汇能力非常强,是杉木的1.4倍,是热带雨林的1.3倍。通过碳汇交易,竹林里的新鲜空气能快速、持续地变成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
2022年,一场特殊的贸易洽谈在百丈镇开启,双方洽谈的贸易物并非有形物品,而是看不见的碳排放指标。洽谈会上,百丈镇与半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浙江农林大学农村环境研究所、浙江知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约竹林经营碳汇项目开发协议,推动全镇5万多亩竹林碳汇项目上市交易。该项目的落地,标志着百丈镇竹林经营碳汇项目开发进入收益阶段。
据浙江农林大学测算,百丈镇的毛竹林碳汇经济效益约达1000万元,预计未来三年内可实现竹林碳汇增量可持续经营和竹产品碳储量的市场交易,成为百丈共同富裕的重要支点。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为提升竹制品知名度和附加值,去年12月,由王懿祥教授团队开发的全国首个毛竹笋碳标签在百丈正式启用,把毛竹笋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消费者购买百丈毛竹笋,买到的不仅是产品本身的价值,还有生态资源价值。”王懿祥说,毛竹笋含碳量也就此有效转化为品牌含金量。
让万亩竹林从“寡材林”转变成低碳发展的“致富林”,除了开发竹林经营碳汇项目,还有毛竹林经营权流转。今年年初,泗溪村率先完成7051亩毛竹林经营权规模流转签约。“村集体每年可收入60万元,村民总受益户数达400多户,户均增收1780元。”泗溪村党支部书记张再松说。
像泗溪村这样,在“三权不变、林地用途不变、承包关系不变”的基础上,探索“政府引导、集体参与,国乡合作、统一经营,利益共享、兴林惠农”多方参与机制,通过创新经营体制,实行规模流转激发竹林活力,目前这样的模式正在全镇推广。
未来的“零碳”生活是啥样?
如今,“零碳”“碳汇”“碳中和”等这类新鲜词被写进了半山村的村规民约,号召村民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践行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
“以前不懂什么叫‘零碳’,总觉得它离我们很远,现在才意识到低碳生活就在身边,且是人人可行的,低碳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半山村村民何和平告诉记者,碳足迹计算系统、共享单车驿站等新能源设施在百丈随处可见,鼓励村民和游客选择骑行、徒步等低碳运动。
当低碳环保理念融入到乡村治理、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等方方面面,降低建筑能耗也必不可少。当记者走进百丈镇竹意低碳馆,灯光瞬间点亮,空调也开始运行,墙上的电子监控屏清晰显示着馆内每个区域的空调、设备、照明等能源消耗数据。工作人员说,馆内所有设施设备都是通过智能节能控制系统,结合屋顶上的太阳能光伏板进行发电,真正实现了“零碳排放”。
去年3月,百丈镇与国网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合作,探索百丈全域的电力能源托管模式,对公共建筑、照明路灯等设备开展全域碳排托管,改造现有能源系统和公共用能设备。截至目前,已完成公共照明节能改造490盏、公共建筑节能改造2座,7家特色民宿累计配置16个充电桩,减少碳排放6780吨。项目全部完成后,预计全镇每年可实现5%~10%的整体能耗降低。
除了调整电力能源结构外,百丈镇还聚焦“科技赋能管碳”,打造“碳管家”数字化平台,通过建立一套碳清单全程可视化监测系统,对镇、村、企、户的电能进行实时监测,实现精准控制碳排和提升碳汇能力。
看不见的生态价值,如今转化成为看得见的数字。未来,百丈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进一步探索推进碳中和新路径。
- 生活常见的急救误区
- (身边的变化)杭州医生援川记事:走上高原,让疼痛“被看见”
- 中新真探:月经来7天比来3天更健康?
- 洗牙能让牙齿变白……是真是假?|谣言终结站
- 中新真探:不爱吃蔬菜,能用蔬菜干代替吗?
- 人保相伴,守护安全-秀水苑站
- 人保相伴,守护安全-艇湖社区艇湖花园站
- @所有老师,这份身心保养说明书请查收!丨科普时间
- 中新健康丨30个重大项目落户药都亳州 总投资381.5亿元
- 人保相伴,守护安全-东周村双周小区站
- 人保相伴,守护安全-四甲村四甲新家园站
- 人保相伴,守护安全-凤鸣山庄站
- 人保在,修无忧-精益汽修站
- 人保在,修无忧-蓬达汽修站
- 携手人保,生活更美好-龙泉市明新汽车空调有限公司站
- 无意识的6个小习惯,正在悄悄伤害你的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