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实验如何完成?航天员有哪些医疗“护航神器”?一文了解“太空出差”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 太空探索,步履不停。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立项实施,已有4000余项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家各行各业。目前,国家太空实验室已正式运行,截至目前中国空间站在轨实施了哪些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太空实验是怎样完成的?在哪里完成的?在中国空间站应用成果方面,对空间生命科学的探索是焦点之一,在这里,航天员是重要参与者。太空出差半年,在轨期间航天员有哪些医疗“护航神器”?失重环境下,航天员如何对抗“空间适应综合征”?航天员是如何在空间站里进行细胞实验的?
在8月18日下午举行的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与发展情况介绍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整体情况。
国家太空实验室正式运行 学科覆盖全面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 林西强:我们建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近地空间科学与应用体系,建成了功能完善、性能国际先进的国家太空实验室研究平台,学科覆盖全面。中国空间站舱内25个科学实验机柜与一系列舱外设施接口,能够支持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空间天文与天体物理等诸多学科方向的研究与应用,每一个实验柜或舱外设施都可以说是一个综合实验室。
林西强介绍,截至目前,空间站已安排在轨实施了110个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领域,获得原始实验数据近100TB,下行了近300个实验样品,部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应用成果。
在空间生命科学领域,实现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全寿命周期培养,在功能基因调控方面的发现有望促进地面新品种水稻株系培育和高产增收;在人体研究领域(航天医学实验领域),开展了长期航天飞行条件下失重、辐射等复合因素对航天员健康、行为与能力的影响等原创性机理探索和应用基础研究,在人体心血管、骨骼等方面获得了航天医学新发现,发展了航天员健康维护新方法新技术;在空间材料科学领域,首次获得壳核结构组织相分离合金材料,有望为航空航天、核电等行业有关相分离合金材料研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在空间新技术领域,空间高效自由活塞斯特林热电转换试验相关效率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未来载人月球探测与深空探测任务积累了技术基础。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全文阅读
- 从汉语言哲学出发的汉语哲学
- “慧”及养老 上海已建成70多家智慧养老院
- 经世济民真学者 学高身正大先生——写在刘诗白百年诞辰之际
- 再创佳绩!100台乘龙H7 LNG牵引车交付浙江物流巨头
- 好奇心,滚起认知的雪球
- 上海首个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门诊落成
- 当AI赋能医疗 可以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什么?
- 文化中国行·国宝画重点|原来5000年前“流行”对称美
- 拥抱“星星的孩子”,中兴努比亚手机全系上线自闭症儿童画作壁纸
- 安心出行,人保同行-管淋小区站
- 赓续中华文脉 浸润时代人心——港澳台人士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信赖选择,安心每一刻-遂昌华泰实业有限公司站
- 专家:单抗药物让AD治疗进入新阶段
- 安心出行,人保同行-柴岭下新村站
- 多地春茶开启采摘热潮 茶园“智慧大脑”增添科技范儿
- 冷暖大逆转!本周前期中东部大范围冲击30℃ 中后期寒潮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