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闻香识产地不如看标签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部分大米掺杂香精冒充‘泰国香米’”中的香精大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大米是不是越香越好呢?香米又该如何辨识真伪?4月6日,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就此发布消费提示。
香米是一种具有特殊芳香的优质稻种。香米中的香味,来源于其自身含有的正己醇、1-辛烯-3-醇、苯酚、4-甲基苯酚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形成与种植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只有在一些特殊的地理位置才能种植出香米。
香精大米则是指在普通大米生产过程中人工加入香精,使其具有香米风味。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明确规定“大米中不得添加食品用香料、香精”。因此香精大米实际上属于违规产品,是不得制作与售卖的。
大米中非法添加香精,可能具有以下安全风险:长期摄入违规添加香精、过量添加香精、违规添加非食品用香精的食品,会影响人体代谢与吸收、影响肝脏功能等。香精还可能掩盖大米本身的质量问题,导致消费者难以辨别大米是否新鲜、是否存在质量问题等,由此带来一系列误食风险。
消费者选购香米时,务必查看标签。查看条形码判断产地,如果前面两位数是“885”,则指的是产地为泰国;如果是“69”,则产地是中国。对于泰国香米而言,还可查看包装上是否有“原产地绿色标志”,其外形为绿色圆形底盘,有金色谷粒和稻穗,并写有泰文“泰国茉莉香米”;而中国大米则可看产品标签上的执行标准,大米的国家执行标准是GB/T1354。此外,通过执行标准还可辨别一些地理标识产品,如执行GB/T19266标准的为五常大米,执行GB/T18824的为盘锦大米,执行GB/T20040的为方正大米。
与此同时,还可采用一些简易方法辅助辨别:如果大米闻起来香味比较浓烈,但水泡一会儿香味就消失或明显减弱,则说明大米中可能加了香精。
消费者一旦在购买的大米中发现存在违规添加香精的情形,可保留消费凭证、支付记录等证据,并及时向市场监管等部门或消费者组织投诉举报。(熊铮 记者朱海)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作者:熊铮 朱海
责任编辑:冯峥
- 换个名字价格翻倍!这些水果,原来全是“智商税”
- 【新春走基层】守护在“最北”铁路线上的“00后”们
- 新疆:“沙海嬉雪” 冰雪产业迸发“新”活力
- 中国银行桂林分行落地该行首笔“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 应用场景业务
- 冰雪大世界里的亚冬会“打卡点” 你集齐了几个?
- 将原产地果蔬搬进AWE?容声冰箱要把“养鲜”玩出花
- 中国人保寿险河池市分公司开展“3·15”主题宣传咨询活动
- 抖音纪录片《四海同春年味纪》1月22日上线,六位名人分享家乡春节
- “氢”装上阵,硕果连连 现代汽车氢能在华落地成果斐然
- 与千年文字对话,文化赋能品牌增长
- 国家艺术基金优秀资助节目展演在北京举行
- 回眸2024丨顽强拼搏 中国竞技体育硕果累累
- 全新海洋主题VR沉浸展《深海奇遇》举办
- “一程多站”“澳门周”等新模式助力澳门旅游持续火热
- 从北京来的西藏孩子们,在三亚起舞
- 用现代创意续写城市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