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余杭再捧省“科技创新鼎”
本报讯 (通讯员 王艺涵) 在日前举行的全省创新深化大会上,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刘颖在省人民大会堂主会场代表余杭区第三次捧回全省科技创新最高荣誉——“科技创新鼎”。
会上,余杭区再度获评2022年度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思看科技有限公司等25家单位的29项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数量再创新高,并再度实现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项“大满贯”。
今年以来,余杭区创新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根据10月最新发布的《2022年度浙江省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我区创新指数为273.6,居全省第2位,比上年提升25.2个点,提升幅度居全省第4位。
高能级创新平台,是构筑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塔尖重器”,也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当前,余杭科研重器集群发展之势日益凸显。2022年,之江实验室成功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全省十大实验室我区占四席,浙大超重力大科学装置顺利封顶,北航中法航空学院正式启用。今年以来,我区共有8个项目列入省科技创新强基工程,1-10月,“3”高地(互联网+、新材料、生命健康)重大创新平台投资额36.9亿元,绝对值居全省第一。
结合区域特色,余杭持续加码创新主体培育,加快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链条,创新研发实力得到全面提升。截至目前,我区已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8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421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0家。今年以来,推荐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58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825家,均列全省第一;8家科技小巨人企业上榜,同比增长300%,超全市总认定数的五分之一。此外,R&D经费投入继续增长,2022年完成R&D经费投入120.64亿元,占GDP比重为4.55%,位居全省第三,再创历史新高。
良好的科创生态需要充足的空间保障,更需要健全的成果转化机制予以激励。今年以来,余杭加快构建“实验室—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创新孵化链条,累计拥有各类孵化载体209个、物理空间达977.65万平方米,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3家,国家级孵化载体数量占全市21.8%。同时,余杭大力发展科技咨询、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各类科技服务,服务保障浙江创新馆开馆运行,建成投用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成立天目山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今年1-10月,技术交易额达170.20亿元,居全省第三。“科技成果转化”列为全区首批6个“一类事”增值服务事项之一。之江成果转化基金正式成立,首期规模达5亿元。3家概念中心入选市拟创建概念验证中心公示名单,拟创建数列全市第一。
未来,余杭将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创新深化大会精神,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创新人才蓄水池,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着力构建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打造创新活力之城的新中心。
- 文化中国行·这才叫国潮|八段锦,练过才知道“真香”!
- 南华大学从“独居石”中成功提取“肿瘤克星”
- 焦点访谈丨春节申遗成功 人类非遗再添中国文化瑰宝
- 【央广时评】中国春节申遗成功 读懂蕴藏其间的价值与希冀
- 国际观察|“比特币狂飙”背后的美国金融生态与风险
- 启停电池怎么选?DF MAX-EFB启停新品“有款有型”
- 智驭未来,保驾科技-中控技术富阳产业园站
- 智驭未来,保驾科技-中控技术富阳产业园站
- 运动累倒,一夜好眠……是真是假?| 谣言终结站
- 跨越粤港澳三地自行车赛举行
- 安心出行,人保同行-世纪新村站
- 人保友爱,安全同行-德光锦相苑站
- 安心出行,人保同行-环湖小区站
- 智驭未来,保驾科技-汇德科技省级小微企业园站
- 人保在身边,轻松每一天-上海家园站
- 安心出行,人保同行-乾元名邸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