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1个月挂39个号,怀疑自己有病!结果真确诊了…
身体一有什么不舒服,就怀疑自己生了严重的疾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近日,一位大学生因怀疑自己生病,在一个月内挂了39个号,引发网友与媒体广泛关注。
小杨是江苏苏州的一名大学生。第一次去医院检查时,他并没有任何症状,只是想到因病去世的父亲,打算求个心安。结果显示,血常规的某个指标稍稍偏离了正常范围。这本来是个小问题,但小杨却极为焦虑,总觉得自己身上有严重疾病,开始不停求医问药。
据医生了解,小杨从高中开始便已多次陷入相似的境地,只是担忧的病种不尽相同。这次,在去精神卫生科看诊后,他最终被确诊为疑病症。
不少网友表示,感觉自己有时也有疑病症。
对此,医生提醒,如果真有疑病症相关症状出现,还是得及时治疗。 对自身健康的极端担忧
是疑病症核心表现
什么是疑病?据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主治医师张旭介绍,疑病症是一种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长期保持先占观念为特征的精神疾病,是躯体症状障碍的严重阶段。对自身健康过分担忧、对身体过分关注是疑病症的核心表现。“最开始,患者只是对正常身体反应有过分关注和觉察,逐渐发展至担心会患上某种疾病,并为此惶惶不安,对患上或即将患上疾病十分害怕。”张旭举例道,这些反应包括天气变化带来的大汗、肚子咕咕叫、夜深人静时自己的心跳声;或者是良性的自限性功能失调:短暂的耳鸣、一闪而过的胸痛……
张旭也坦言,其实,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家对自身健康的关注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疑病症就是超越了关注,达到了一种对疾病的执念状态。”因此,当出现对自身健康过分担忧、对身体过分关注,且医生的保证、仪器的检查报告都无法减轻或松动对严重疾病的担忧等情况时,可能已达到疑病的范畴,此时应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寻求专业的帮助。
疑病症该如何治疗 医生表示,在排除躯体疾病、诊断明确后,一般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以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为主,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本质,帮助患者改变对症状的看法;再通过环境转移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来转移患者注意力,帮助患者改善症状。
药物治疗:疑病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根据患者病情,可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抗精神药物等进行治疗。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观察者网、扬子晚报
- 权威认证丨鹏鸿“北方板材全国销量领先”,书写行业新标杆
- 绿城管理:行业模范生领跑推动代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皇派门窗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揭牌,携手门窗产业链发起倡议行动
- 熵基科技:以“科技向善”为核,驱动多模态生物识别与智慧空间的共振
- 文化中国行丨到江西乐平看大戏 感受古戏台营造技艺
- 沙棘“敲果”忙、冬捕起网“鱼儿满仓” 冬日里的新疆一派好“丰”光
- 情侣入住南宁一酒店,意外发现摄像头
- 除湿机变智商税?记者实探发现“有猫腻”
- 新华视点丨众志成城暖高原 西藏定日县震后48小时救援安置见闻
- 2025年1-3月青岛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TOP20
- 提亚数科助力智慧渔港:探索渔业的数字化浪潮
- 建杭置业:匠心破局,百强加冕,稳筑未来新宏图
- 国医名师张宗见:融合中医精髓与精准医疗,开创肿瘤治疗新路径
- 20城144平以上产品成交占比提升;招商蛇口北京发布揽阅系首作 | 2月住宅产品月报
- 侯云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
- 林氏木业家具怎么样?林氏木业用首份沙发消费指南重塑家居品质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