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声丨十年,如何建成新老“杭商”创富新天堂?看关键的一招,品暗藏的数据

生活常识 2023-12-29 千姿百态 9064

10年间,杭州成为一个新老“杭商”共同创富的新天堂。

杭州市场监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市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由2013年底的58.6万户增长至2023年底的187.5万户,10年间增加了近129万户,年均增长超12%。

市场经营主体是经济运行的“细胞”,其数量是观察经济发展活力和未来驱动力的一个“风向标”指标。

他们为何“押注”杭州?从全国来看,杭州市场经营主体发展又有何特色?未来又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隐藏”的数据

一般来说,一个城市市场经营主体数量越多,尤其是企业数量越多,那么,这个城市的经济越活跃、越发达。

伴随着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的增长,10年间,杭州的GDP总量也在2015年迈过万亿级门槛,正全力向2万亿级冲刺,稳坐“全国十强”。

但记者梳理发现,从市场经营主体总量来看,杭州在全国城市中的排名却在十名开外——

市场经营主体总量最多的是深圳,到今年7月已突破400万户;其次是成都、重庆、上海、广州和西安,都在300万户以上;

苏州在今年上半年已达291.5万户,全年突破300万户几成定局;200万户以上的还有北京和青岛;郑州今年也很有希望迈过200万户门槛。

“出现这种‘倒挂’现象,主要是因为杭州的市场经营主体中,企业数量多一些。”杭州市场监管局综合规划处处长阮柏江告诉记者,从2016年开始,杭州的企业总量开始超过个体工商户。

在市场经营主体总量中企业占比超一半的城市,国内并不多。从2022年底数据来看,在市场经营主体超100万户的城市中,只有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做到了这一点。

其中,上海和北京的占比最高,高达80%以上;深圳和广州次之,占比均超过60%,杭州则稳定在50%以上。

排名前四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线城市”,位居第5的杭州则是近年来“新一线”城市的领头羊。

这与经济发展阶段有关。5个城市均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服务业占比均超60%。相比于农业和制造业,以“轻资产”运营的服务业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也能吸纳更多的就业。

这也与营商环境有关。5个城市均是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北京和上海还是世界银行评估中国营商环境的样本城市。良好的营商环境,自然吸引了更多的企业。

因此,如果以企业总量进行排名,以2022年底数据来看,杭州位居全国第8,与GDP总量排名基本持平;而企业总量增速、千人企业数、企业新设量增速、注册资本1000万以上企业新设量等排名均高于企业总量排名。

“这说明,杭州企业发展的质量很高,活力也很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马晓白告诉记者。她和团队曾对包括杭州在内的国内20个主要城市市场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进行专门调研。

马晓白的判断,还有更多数据佐证。

企业的进阶基本呈现金字塔结构,塔基是千千万万的中小微企业,腰部是“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企业,塔尖则是总部经济企业。

从总部经济来看,世界500强企业杭州有7家,居全国第四,超过香港、广州;上市企业数量300余家,也居全国第四,超过广州;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连续21年位列全国第一。

从腰部企业来看,杭州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320家,居全国第6;“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数量位列全国第二。

也就是说,杭州以排名第8的企业总量,培育出了各关键领域超“一线城市”水平的企业数量。以这些指标来衡量,杭州企业的发展质量达到“真一线”水平。

杭州市场监管工作人员指导群众网上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JPG

杭州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指导群众网上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杭州市场监管局供图

关键的一招

这些年我国整体经济社会保持着高质量发展态势,是市场经营主体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截至2023年9月底,我国市场经营主体达1.81亿户。

10年间,杭州市场经营主体总量平均增速超12%。在马晓白团队研究中,杭州2022年市场经营主体总量增速在20个主要城市中居第3。

为何增速那么快?

杭州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海孺向记者分析,一方面,过去十年杭州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大量增加,给创新创业者、投资者、企业家以信心,激发了创新创业的动力;另一方面,杭州十分重视企业营商环境的改善,赢得市场经营主体的信任。

在走访中,企业家、创业者们也都把答案指向了“杭州营商环境好”。好的营商环境,对资本、技术、人才、企业家都具有强大的“磁吸”效应。

工商登记注册是市场经营主体生命的“开始”。而注册是否便捷便利,直接关系到市场经营主体总量增长的快慢。从2013年起,杭州就启动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市场准入准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在十年前,对企业开办来说,有“三座大山”。“‘取名难’‘资金难’‘落户难’就好比阻挡我们创业之路的三座大山。”回访商事制度改革亲历者,不少企业家仍记忆犹新。

通过在全国率先试行“名称核准不重名”原则、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制”、持续放宽企业住所登记条件等系列举措,杭州的“三座大山”早已被搬掉。

而作为全国商事制度改革的先行者,“个转企”直接变更登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企业开办“一日办结”等杭州经验全国推广。2019年度、2022年度,杭州市商事制度改革分别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如今在杭州,要开办一家企业,只需要在网上点点鼠标,全程网办,无需到线下办理,并且零成本,实现“一日办结”。便利的开办企业流程,最直接地推动了杭州市场经营主体的快速增长。

商事制度改革激活了杭州营商环境的“一池春水”。这几年,杭州在整体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铆足了劲——

2021年,成为全国首批6个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之一;2022年,提出打造全国最优营商环境;2023年,提出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制定浙江省域内营商环境方面的第一部地方立法——《杭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6轮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基础上在推出40项措施……

据全国工商联《2022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主要结论》,杭州营商环境城市排名连续4年蝉联全国第一,并获“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称号。

叠加的机遇

今年,浙江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了1000万户,成为广东、山东、江苏、河南之后,全国第五个破千万的省份。

这五个省,是我国省(市、区)中的“经济五强”。这也充分印证了“水大”与“鱼多”的关系。

对正向着“2万亿城市”不断冲刺的杭州来说,需要以更好的营商环境来吸引更多鱼儿游进来。今年,杭州就推出新一轮营商环境国家试点改革举措 150 项、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举措 185 项,提振了市场经营主体的信心。

截至目前,今年杭州共新设市场经营主体36.54万户,同比增长26.67%,增幅全省第一。其中,新设企业15.30万户,同比增长14.61%,总量全省第一。

但放眼全国,杭州这池“春水”中的鱼儿还是不够多。仅在长三角地区,从2022年底数据来看,市场经营主体总量比杭州多的就有上海、苏州、南京。

机遇摆在杭州面前。

第一个机遇,是“后亚运机遇”。杭州已启动实施科教人才一体、“双新”提能、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等后亚运“十大攀登行动”,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能级。

第二个机遇,是开放发展的机遇。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杭州全面推进制度型开放,效果已经初现。今年前三季度,杭州实际利用外资82.72亿美元,同比增长31.64%,增速在全国GDP十强城市中居首位,且总量首次超越广州、深圳,仅次于上海、北京。

第三个机遇,是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杭州都市圈获批国家都市圈的机遇。作为长三角地区南翼中心城市,杭州需要在协同发展中更有作为。

而众多机遇的叠加,最终指向产业的做强做大,让这“一池春水”的容量够大、够深。“杭州是创新活力之城,应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四新经济’上持续发力。”马晓白表示。

在汤海孺看来,杭州是一个市场有效与政府有为结合得很出色的一流城市,“基础科学-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生产制造”全产业链比较完善的优秀城市,因而,保持着创新创业的巨大源动力。

在现代产业体系的建构上,杭州已明确打造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力争到2025年智能物联、高端装备产业生态圈规模超万亿,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规模超五千亿,新材料和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规模超三千亿。

水大才能鱼多。对杭州来说,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200万户、企业总量突破100万户,已是临门一脚。当迈入“2万亿城市”后,杭州需要更多的市场经营主体来支撑其更高质量发展。

水大才能鱼大。经济的发展,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7家世界500强、40余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300余家上市企业……它们是推动杭州迈向“2万亿城市”重要力量。

当迈入“2万亿城市”后,需要培育出更多的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恒逸、华立等,形成“巨头林立”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