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图盗视频”屡禁不绝,如何应对?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6.4%。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社交平台知识版权的侵权行为频发,擅自搬运、剪辑他人短视频、图片、音频等侵权行为屡禁不绝。
社交平台盗图盗视频等行为为何屡禁不绝?如何进行规范治理?一起了解↓↓↓
网络盗图盗视频等侵权违法行为频发
江西南昌的刘屹靖是一名职业风暴摄影师,2020年,他开始在网络平台开设个人账号进行气象知识科普。他的账号被众多粉丝点赞转发成为热点后,网络上涌现出大量“风暴摄影专家”,开始盗用刘屹靖的原创内容。
此外,还有不少原创博主表示,网上转载多以“移花接木”为主,截取他人的原创视频片段,用在自己内容里,博取眼球或盈利。不少网友还曾遇到自己的头像、网名被复制,甚至因此被他人冒充身份、造谣等。
上饶市横峰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吴花萍表示,图片视频制作完成后,作者就享有著作权,超过合理使用限度需要取得作者同意,甚至向他们支付报酬,否则就可能侵害原创作者的人格类权益。
2022年10月,郭某某看到网上一篇文章,感觉制作成视频能够吸引眼球,因缺少照片素材,将开国少将何克希照片用作负面历史人物的头像。短视频博主何某某、付某某为吸引流量,对视频进行二次创作,通过自媒体账号进行发布,伪造的视频被大量观看、转发,造成恶劣影响。
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陈增宝介绍,这一行为侵害了何克希肖像、名誉、荣誉三项人格利益。最终,法院判决三名被告在国家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赔偿共计15万元。
侵权违法行为为何屡禁不绝?
随着网络短视频爆发式增长,“剪刀手”“搬运工”等未经许可的侵权行为,不仅侵犯了原创者的知识产权,也破坏了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生态,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如今,不同社交平台都有针对盗用作品行为的举报途径,在某社交平台上,举报选项中有“侵犯权益”投诉选项,该选项支持原创本人和粉丝进行举报:
如果是原创本人,需提交身份证明材料、权属证明材料;
如果是粉丝,则需提供原创发布链接,成本较大。
不少博主及网友发现后续的维权更加困难,平台的举报流程烦琐,平台也并非“举报就见效”,举报后的结果最多也仅仅只是下架视频或封禁账号,无法达到治本的效果。
不少平台在发现侵权问题后,通常只是采取删除视频等做法,缺乏有效的打击手段。维权者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效果甚微,难以达到理想的维权效果,不少维权者也只能是“忍了”。
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 邓宏光:即使诉讼,赔偿数额可能也不太高。基于现实因素,很多权利人维权的动力并不足。
专家建议:平台履行好主体责任
良好网络内容生态需各方努力
如今,网络平台盗图、盗视频等侵权行为频繁发生,侵权人产权意识淡薄,“顺手”“拿来”主义盛行,相关专家表示:
平台做到下架、删除侵权视频和图片的主体责任和义务后,还应当加强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强化内容审核机制,细化侵权违法行为的防范措施,提倡事前防范,避免事后消极对待。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由平台直接集中向权利人获得授权,获得许可,效果可能会更好。首先从权利人的角度,作品得到了尊重,获得了合理的回报。其次对于海量用户来说,剪辑该内容避免了侵权风险。另外,从平台角度,花一定小的成本来获取更大的流量。
平台履行好主体责任,社会各种组织和专业群体协助平台,把事前防范机制建构起来。良好网络内容秩序的维护,要在多方主体的努力下,实现目标。
- “CACA指南”进校园育才 中国医学理念出海获赞
- 川藏两地艺术合作 《盛世牧歌》首演奏响成都
- 警惕!接个电话差点被骗150万 警方还原骗局实施过程
- 报告:上海质子和重离子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控制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明起南方新一轮降雨来袭 全国大部气温波动上升
- (走进中国乡村)甘肃宕昌发展康养旅游 千年药乡引客来
- 2025“文脉之光”中国国家版本馆文创设计大赛正式启动
- “文物会说话”有声海报|用流淌灵动的漩涡,绘起史前文明的浪漫
- 北京宁夏两地携手创造“生命奇迹”治愈小儿肺气道畸形
- 箭指苍穹逐梦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侧记
- 孩子不能又亲又抱 当心“亲吻病”→
- 书里有什么?
- 乐享保险,轻松生活-西横河新村站
- 【节气里的大美中国·AI在谷雨】谷雨润万物 绿野绘新图
- AI赋能中医传承与发展 国医大师严世芸:是“经验医学”与“数据驱动”的碰撞
- 何以中国丨如果文物会说话:福建建瓯这个西周青铜界“铙哥”什么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