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新”事上,全国各地卷起来了

生活常识 2024-01-31 千姿百态 1835

近段时间,地方两会密集召开。在全国多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均被列入2024年重点工作,其中不少地方提出了明确的产业计划。

“2023年,我国民营商业运载火箭企业共13次商业发射,全部来自北京。”在不久前闭幕的北京市两会上,商业航天堪称一大热词。近年来,北京商业航天的民营力量贡献了多个“世界之最”。

快速发展的商业航天,只是北京发力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切面之一。2023年,北京出台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30余项细分产业支持政策,新设4支政府高精尖产业基金,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一批创新药品、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在数字经济方面,北京率先建成全球性能领先的区块链基础设施,获准向公众开放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占全国近一半,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实现160平方公里连片运行,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2.9%。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还详细列出7项将落实的具体任务:

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加快推进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在光电集成、芯粒技术等领域实现更大突破;

加强原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培育生物制造等医药健康产业新增长点;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超高清视频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促进新能源、新材料、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优化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体系,助力更多企业发展壮大。

任务明确,这条新赛道上,定会“京”彩无限。

过去一年,国产大飞机C919似飞龙冲天,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如游龙入海,如今的上海,已经成为全球少有的既能造火箭、飞机,又能造邮轮、汽车的高端装备城。

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9%,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已经达到1.6万亿元。

2024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国际经济中心,上海要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要全力落实新一轮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培育提升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民用航空、空间信息等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实施“智能机器人+”行动,率先开展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优化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打造工业上楼智造空间1000万平方米。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继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上海有基础、有条件,也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