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日记】361 AG拖鞋2代 开箱初体验——颜值升级 脚感有调整
没错,就是前两年361卖的最好的,装备区里应该是人手一双的那个AG拖的迭代款
先看一下外观
整体造型较之于1代还是有蛮大变化的
1代除了中底用了缓震材料导致厚度增加之外,其它地方其实就是日常普通拖鞋的造型
到了2代,很显然,它的外观设计还是偏向于当下运动拖鞋最主流的那种凹凸有致的“未来潮流风”
各位是更中意1代那种普通日常拖鞋的造型呢?还是觉得2代这种具有一定穿搭属性的造型更帅呢?
于我个人而言哈,造型是更普通一点还是更潮流一点其实不重要,但拖鞋上的AG LOGO变小了就很重要哈哈哈
1代那个LOGO太大啦太抢眼了,2代上的LOGO缩小了蛮多(和金币巧克力差不多大),并且放置在了最中间,整双鞋在视觉重心上其实是蛮平衡的(1代有点头重脚轻)
中间的这个AG LOGO,表面还带了一点炫光效果,角度不同,上面轻微的银色光泽也会呈现不同的状态
鞋面整体很简洁,只在边缘有一串“AARON GORDON”字母
拖鞋前掌内侧有一个很大的戈登签名
2代的上脚感受和1代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简单聊聊
两代拖鞋中底都是黑色+白色材质两种材质组成
黑色材质部分
2代比1代软
1代用的是NFO材料,2代用的是ENRG-N40材料
我个人感觉应该是同一种材料,只不过2代调了下密度,所以材质比1代更软一些(官方的介绍是,1代的NFO材料回弹为53%,2代的ENRG-N40材料回弹为62%)
白色材质部分
1代的白色材质在官方介绍上说是QUICKFOAM框架,但实际在鞋上好像也没标注
而2代的白色部分无论是官方宣传图还是实物上,都没标注是什么材质,我个人觉得2代上的白色材质要比1代的稍硬了一点点
1代是整个脚底下全是黑色NFO材质,一整片都是,再往下才是白色材质
而2代做了区域划分,脚掌主要着力点用的是黑色ENRG-N40材料,而在四周边缘以及足中段两侧,都用的是相对更硬一些的白色材质
(1代更偏向于两种材料上下叠,2代更偏向于两种材料一个外包一个内嵌)
单论脚感而言,1代要比2代更软
2代没1代那么澎湃那么的爆炸软弹
1代的那个软弹感,穿过的兄弟都知道,刚开始上脚的时候绝对是“过剩”的(初上脚时我会觉得走路不稳),需要穿着一定的时间后才能慢慢适应(我差不多穿了大半年才感觉刚刚好)
2代的脚感,不是我说,真得比1代更适合“日常走路”,不用磨合,初上脚后正常走路的那个软弹感就基本是刚刚好,而如果刻意去踩那些黑色区域,软弹感也不比1代差
而且因为后掌整体脚感没1代那么夸张,所以体感重心似乎也会更低一些
1代在足弓处,是黑色NFO材料全覆盖,做了一点点轻微隆起,踩下去后塌陷感是要强于承托感的
2代在足弓处,取消了软质材料覆盖,换成了相对更硬质的白色材料,同样做了轻微隆起,踩上去后足弓处是有一定承托感的,塌陷感并不明显,在这一点上绝对是要做的比1代更好的
2代的鞋仓四周(包括后跟和鞋头),都做了一定幅度的侧墙
1代没做任何侧墙,就一整个都是平的
1代平时走路问题不大,但偶尔迫不得已需要跑几步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脚后掌踩偏踩到外面去的情况(应该不止我一个人会有这种情况吧?)
2代有了这个小幅度鞋仓侧墙的增加,相当于直接把脚下面底座的区域给划分好了,跑几步的时候比1代稳了许多
重量方面
2代全新状态下,45码单只302克
1代在穿着1年外底有明显磨损损耗的状态下,45码单只237克
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1代即使在全新没有损耗的状态下,也会比2代更轻质一些
总结一下
AG拖鞋1代和2代的区别,其实很像不同定位跑鞋的区别
1代就是那种专注于“脚感缓震”的厚底纯缓震跑鞋,脚感为王,其它性能点往边上稍稍
2代更像是那种一软一硬中底双密度叠加的稳定性跑鞋,脚感和支撑感各占一半,比较均衡
各位兄弟更适合哪一款,还是得看各位的使用场景(还有价格)
像我自己的话,这种拖鞋就是拿来平时下楼遛狗时走走路穿的,所以更稳定更均衡的2代其实是更适合我的
码字不易 走过路过的兄弟麻烦点个推荐+关注再走啊!为你带来更多的球鞋开箱以及精度实战测评报告!
今天开箱分享一双来自361的AG拖鞋2代
没错,就是前两年361卖的最好的,装备区里应该是人手一双的那个AG拖的迭代款
先看一下外观
整体造型较之于1代还是有蛮大变化的
1代除了中底用了缓震材料导致厚度增加之外,其它地方其实就是日常普通拖鞋的造型
到了2代,很显然,它的外观设计还是偏向于当下运动拖鞋最主流的那种凹凸有致的“未来潮流风”
各位是更中意1代那种普通日常拖鞋的造型呢?还是觉得2代这种具有一定穿搭属性的造型更帅呢?
于我个人而言哈,造型是更普通一点还是更潮流一点其实不重要,但拖鞋上的AG LOGO变小了就很重要哈哈哈
1代那个LOGO太大啦太抢眼了,2代上的LOGO缩小了蛮多(和金币巧克力差不多大),并且放置在了最中间,整双鞋在视觉重心上其实是蛮平衡的(1代有点头重脚轻)
中间的这个AG LOGO,表面还带了一点炫光效果,角度不同,上面轻微的银色光泽也会呈现不同的状态
鞋面整体很简洁,只在边缘有一串“AARON GORDON”字母
拖鞋前掌内侧有一个很大的戈登签名
2代的上脚感受和1代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简单聊聊
两代拖鞋中底都是黑色+白色材质两种材质组成
黑色材质部分
2代比1代软
1代用的是NFO材料,2代用的是ENRG-N40材料
我个人感觉应该是同一种材料,只不过2代调了下密度,所以材质比1代更软一些(官方的介绍是,1代的NFO材料回弹为53%,2代的ENRG-N40材料回弹为62%)
白色材质部分
1代的白色材质在官方介绍上说是QUICKFOAM框架,但实际在鞋上好像也没标注
而2代的白色部分无论是官方宣传图还是实物上,都没标注是什么材质,我个人觉得2代上的白色材质要比1代的稍硬了一点点
1代是整个脚底下全是黑色NFO材质,一整片都是,再往下才是白色材质
而2代做了区域划分,脚掌主要着力点用的是黑色ENRG-N40材料,而在四周边缘以及足中段两侧,都用的是相对更硬一些的白色材质
(1代更偏向于两种材料上下叠,2代更偏向于两种材料一个外包一个内嵌)
单论脚感而言,1代要比2代更软
2代没1代那么澎湃那么的爆炸软弹
1代的那个软弹感,穿过的兄弟都知道,刚开始上脚的时候绝对是“过剩”的(初上脚时我会觉得走路不稳),需要穿着一定的时间后才能慢慢适应(我差不多穿了大半年才感觉刚刚好)
2代的脚感,不是我说,真得比1代更适合“日常走路”,不用磨合,初上脚后正常走路的那个软弹感就基本是刚刚好,而如果刻意去踩那些黑色区域,软弹感也不比1代差
而且因为后掌整体脚感没1代那么夸张,所以体感重心似乎也会更低一些
1代在足弓处,是黑色NFO材料全覆盖,做了一点点轻微隆起,踩下去后塌陷感是要强于承托感的
2代在足弓处,取消了软质材料覆盖,换成了相对更硬质的白色材料,同样做了轻微隆起,踩上去后足弓处是有一定承托感的,塌陷感并不明显,在这一点上绝对是要做的比1代更好的
2代的鞋仓四周(包括后跟和鞋头),都做了一定幅度的侧墙
1代没做任何侧墙,就一整个都是平的
1代平时走路问题不大,但偶尔迫不得已需要跑几步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脚后掌踩偏踩到外面去的情况(应该不止我一个人会有这种情况吧?)
2代有了这个小幅度鞋仓侧墙的增加,相当于直接把脚下面底座的区域给划分好了,跑几步的时候比1代稳了许多
重量方面
2代全新状态下,45码单只302克
1代在穿着1年外底有明显磨损损耗的状态下,45码单只237克
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1代即使在全新没有损耗的状态下,也会比2代更轻质一些
总结一下
AG拖鞋1代和2代的区别,其实很像不同定位跑鞋的区别
1代就是那种专注于“脚感缓震”的厚底纯缓震跑鞋,脚感为王,其它性能点往边上稍稍
2代更像是那种一软一硬中底双密度叠加的稳定性跑鞋,脚感和支撑感各占一半,比较均衡
各位兄弟更适合哪一款,还是得看各位的使用场景(还有价格)
像我自己的话,这种拖鞋就是拿来平时下楼遛狗时走走路穿的,所以更稳定更均衡的2代其实是更适合我的
码字不易 走过路过的兄弟麻烦点个推荐+关注再走啊!为你带来更多的球鞋开箱以及精度实战测评报告!
- 【新春走基层】守护在“最北”铁路线上的“00后”们
- 新疆:“沙海嬉雪” 冰雪产业迸发“新”活力
- 中国银行桂林分行落地该行首笔“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 应用场景业务
- 冰雪大世界里的亚冬会“打卡点” 你集齐了几个?
- 将原产地果蔬搬进AWE?容声冰箱要把“养鲜”玩出花
- 中国人保寿险河池市分公司开展“3·15”主题宣传咨询活动
- 抖音纪录片《四海同春年味纪》1月22日上线,六位名人分享家乡春节
- “氢”装上阵,硕果连连 现代汽车氢能在华落地成果斐然
- 与千年文字对话,文化赋能品牌增长
- 国家艺术基金优秀资助节目展演在北京举行
- 回眸2024丨顽强拼搏 中国竞技体育硕果累累
- 全新海洋主题VR沉浸展《深海奇遇》举办
- “一程多站”“澳门周”等新模式助力澳门旅游持续火热
- 从北京来的西藏孩子们,在三亚起舞
- 用现代创意续写城市历史文化
- 2024年“国家奥体杯”青少年游泳冠军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