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鸿门宴上项羽一个狠心杀了刘邦【元嘉】谢晦隔江布阵,刘祎单刀赴会

名胜古迹 2024-04-02 千姿百态 8239

如果鸿门宴上项羽一个狠心杀了刘邦【元嘉】谢晦隔江布阵,刘祎单刀赴会

第十七回辨善恶,伉俪悲凄(三)

刘祎率元嘉军和家人至江州,庐山本就属江州治所浔阳所辖,东林寺与浔阳城不过二十余里。刘祎便让徐湛之、诸葛绍云先领江州军政,自己陪着伊岚、刘知远先往东林寺而去。再见道生,刘祎心中说不尽的感激,在寺中建堂塑佛,更有布施。在道生指引下,伊岚求得灵位、禅房,更以父亲之名在寺中供养无量寿佛。道生亦宽慰伊岚,诵经超度,胜过坟前结庐,况且寺中有解脱之妙法,又让寺中做法事的僧人,依照净土之法,为伊正日夜超度,足足四十九日。伊岚这才心安,刘祎日夜陪伴,更不离去。

见伊岚和刘知远心境好转,刘祎不敢怠慢江州军政,便辗转两地之间。一日,心情稍有好转伊岚,教授刘知远骑行之术。正在此时,刘祎骑马赶来,见刘知远骑马还不得章法,看不下去的他赶忙上前指点。三言两语之间,刘知远直接怒吼道:“你就不能好好说?我不骑了!”说罢,便转身离开,伊岚一把拉开刘祎,上去安慰,这才劝住刘知远。刘祎也自知在刘知远心中还未接受自己的情况下,言语不当,便远远坐在石头之上,看着伊岚手把手教刘知远控缰、策马,确实比自己耐心得多。亲眼见过张阙虐待其他弟弟的刘祎,心中宽慰这对没有血缘的“母子”,竟相处如此融洽。大概是因为刘知远自小和伊岚长大,而伊岚也一直当他是自己弟弟。二人教习时久,便下来歇息,刘知远特意走到刘祎面前大声“哼”了一声,转身对伊岚说道:“姐姐,我以后只和你骑马。”伊岚连连点头,冲着刘祎抿着嘴一笑。

恰在此时,但见不远处沙尘滚滚,原来是诸葛绍云等人。众人急忙骑马赶来,原来是谢晦领着大军在荆州与江州交界之处演兵,让刘祎前往现场观摩。刘祎问现在何处?诸葛绍云答道:“就在大江边上。”王炯炎性如烈火,说道:“我即刻点起兵马,杀将过去,还能怕他不成。”刘祎拿过谢晦公函,说道:“谢师傅让我帮其教习荆州将士,何乐不为?”诸葛绍云道:“大哥不可轻敌,谢晦此来,是在试探我江州虚实。”刘祎道:“正因如此,我更不得退让。”便让王炯炎与自己同往,诸葛绍云一直自责长安、建康之时,未能看破奸计,致使刘祎蒙冤,执意要往。刘祎叮嘱杨晔等人照顾好伊岚和刘知远,便与诸葛绍云和王炯炎,带着一百亲兵,乘十余艘小舟便往谢晦大营而来。诸葛绍云更让大家整兵备战,以备不时之需。

于路之间,刘祎与诸葛绍云交谈谢晦之事。原来自刘裕逝去,谢晦领衔辅政以来,便一收自己往日低调,锋芒渐露。朝中之事,若是傅亮、徐羡之和檀道济三人联手,或可掣其肘。其余情况,便基本由其一人决断。张阙虽为太后,亦不能制,便擢升自己亲族入朝为官,惹怒诸位辅政大臣,这才有的建康乱局。刘祎不言,诸葛绍云又言司马德文传闻,说其临死之时,辱骂先帝,并豪言朝中更有鹰视狼顾之人,现在想来,恐说的就是谢晦。刘祎拿出手中的玉佩,不禁又想起了潼关之上,那送来玉佩的燕子,若是司马德文说其有异志,那二人私下必是有甚交往。诸葛绍云亦赞同此议,又言谢晦知刘祎来镇守江州,这才设下鸿门宴,务要小心。

正讨论间,船已靠岸,谢晦早早布好阵势在江边等待,见刘祎下船,亲自来迎。谢晦拱手说道:“将军乃我宋军当中一等一的勇将,我曾亲眼看到,今日我练兵于此,还望将军不吝赐教。”刘祎亦拱手致意,说道:“谢师傅谬赞矣,先帝在时,多蒙谢师傅指点,才得纵横沙场,今日里曾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谢师傅邀我过来,我不敢不来,但是指点之事,万不敢当。”谢晦执刘祎之手,二人坐定,旁边的庾登之一声令下,水、步、骑兵齐发,演操开始。

霎时间,锣鼓喧天,鼓炮齐鸣,旌旗招展,长帆蔽日。水军皆穿白衣,似是要隐秘在大江之中;步兵着绿装,身披重铠,穿梭于丛林之间;骑兵尽是赤色,手持长枪,腰配利剑,身后背着硬弩。三军浩浩荡荡,列阵而行,令行禁止,丝毫不乱,好不壮观。看阵势,锐士不下三万人。伴随着庾登之的号令,众军时而各自结阵,时而穿梭配合,野战、巷战、攻城等要略,均一一展现。约莫两三个时辰,各种阵型演练完成,最后三军竟然依江列阵,结成“却月阵”之状。刘祎等人大惊,此时天色渐晚,谢晦便留刘祎等人饮宴。

刘祎说道:“谢师傅天下奇才,今日观荆州军阵势,威武雄壮,纵是孙武在世,也不过如此。”谢晦道:“将军太过抬举了,区区小卒,哪里比得上将军昔日伐燕破蜀,一箭射死姚泓的赫赫军威?”刘祎问道:“不知谢师傅练得如此精兵,当有何用?”谢晦说道:“我受先帝所托,辅政当朝,怎奈荆州重地,不得已才领兵外镇,久久不在中枢,若是有奸佞当朝,霍乱朝纲,蒙蔽皇帝,倒行逆施,我便只得率兵东进,清君王之侧,再扶社稷于累卵。”刘祎道:“我这个世上最为大逆不道的不肖子,已经到了江州,恐朝中没有作乱之人了;荆州四面皆是我大宋疆域,这精锐之师放在此间多有可惜,可交于朝廷,外放至青、徐、兖、豫等地,与魏寇一战,方显英雄本色。”谢晦哈哈笑道:“先帝临终之时,常言克复中原,待我宋境安定,我必领兵北伐,一举而定中原。”刘祎道:“听闻谢师傅之言,我大宋还有不安之地,朝中还有不安之人?”谢晦说道:“将军数年不在中枢,不知朝中险恶,待我一一道来。”

谢晦让军中诸将轮番给刘祎等人敬酒,又拍了拍手,忽然之间,从帐外走来十余个美艳绝伦的美女,在中间翩翩起舞,为众人助兴。谢晦却挨个点评朝中要员,从傅亮、徐羡之、檀道济到王弘、王仲德,以及刘怀慎、刘遵考等宗亲。意气风发之时,竟然将每个人说得一无是处,却又心怀鬼胎,对大宋江山不利,只有他谢晦一人,鞠躬尽瘁,心系国家,是个不世出的大忠臣。

谢晦抚摸着燕子,不停地让大家给刘祎灌酒,刘祎乘势说了一句:“今日里我可没有负伤,没用金疮药。”谢晦哈哈一笑,刘祎等人见状,心中便已有了七七八八。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之间,众人已经喝得酩酊大醉。性情中人的王炯炎已经摊在地上,只有刘祎和诸葛绍云,假装醉酒,用强大的意念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谢晦命人将众人抬回营帐歇息。

刘祎等人被谢晦军士各自抬往独立营帐,刘祎恐其晚上命人突入营帐杀人,却迟迟不见动静,刘祎这才明白,以谢晦的聪明,怎么可能直接动手?若是动手,今日操演之时便可,何必到晚上?便仍然假装醉酒,看谢晦如何施行诡计。

第十七回辨善恶,伉俪悲凄(三)

刘祎率元嘉军和家人至江州,庐山本就属江州治所浔阳所辖,东林寺与浔阳城不过二十余里。刘祎便让徐湛之、诸葛绍云先领江州军政,自己陪着伊岚、刘知远先往东林寺而去。再见道生,刘祎心中说不尽的感激,在寺中建堂塑佛,更有布施。在道生指引下,伊岚求得灵位、禅房,更以父亲之名在寺中供养无量寿佛。道生亦宽慰伊岚,诵经超度,胜过坟前结庐,况且寺中有解脱之妙法,又让寺中做法事的僧人,依照净土之法,为伊正日夜超度,足足四十九日。伊岚这才心安,刘祎日夜陪伴,更不离去。

见伊岚和刘知远心境好转,刘祎不敢怠慢江州军政,便辗转两地之间。一日,心情稍有好转伊岚,教授刘知远骑行之术。正在此时,刘祎骑马赶来,见刘知远骑马还不得章法,看不下去的他赶忙上前指点。三言两语之间,刘知远直接怒吼道:“你就不能好好说?我不骑了!”说罢,便转身离开,伊岚一把拉开刘祎,上去安慰,这才劝住刘知远。刘祎也自知在刘知远心中还未接受自己的情况下,言语不当,便远远坐在石头之上,看着伊岚手把手教刘知远控缰、策马,确实比自己耐心得多。亲眼见过张阙虐待其他弟弟的刘祎,心中宽慰这对没有血缘的“母子”,竟相处如此融洽。大概是因为刘知远自小和伊岚长大,而伊岚也一直当他是自己弟弟。二人教习时久,便下来歇息,刘知远特意走到刘祎面前大声“哼”了一声,转身对伊岚说道:“姐姐,我以后只和你骑马。”伊岚连连点头,冲着刘祎抿着嘴一笑。

恰在此时,但见不远处沙尘滚滚,原来是诸葛绍云等人。众人急忙骑马赶来,原来是谢晦领着大军在荆州与江州交界之处演兵,让刘祎前往现场观摩。刘祎问现在何处?诸葛绍云答道:“就在大江边上。”王炯炎性如烈火,说道:“我即刻点起兵马,杀将过去,还能怕他不成。”刘祎拿过谢晦公函,说道:“谢师傅让我帮其教习荆州将士,何乐不为?”诸葛绍云道:“大哥不可轻敌,谢晦此来,是在试探我江州虚实。”刘祎道:“正因如此,我更不得退让。”便让王炯炎与自己同往,诸葛绍云一直自责长安、建康之时,未能看破奸计,致使刘祎蒙冤,执意要往。刘祎叮嘱杨晔等人照顾好伊岚和刘知远,便与诸葛绍云和王炯炎,带着一百亲兵,乘十余艘小舟便往谢晦大营而来。诸葛绍云更让大家整兵备战,以备不时之需。

于路之间,刘祎与诸葛绍云交谈谢晦之事。原来自刘裕逝去,谢晦领衔辅政以来,便一收自己往日低调,锋芒渐露。朝中之事,若是傅亮、徐羡之和檀道济三人联手,或可掣其肘。其余情况,便基本由其一人决断。张阙虽为太后,亦不能制,便擢升自己亲族入朝为官,惹怒诸位辅政大臣,这才有的建康乱局。刘祎不言,诸葛绍云又言司马德文传闻,说其临死之时,辱骂先帝,并豪言朝中更有鹰视狼顾之人,现在想来,恐说的就是谢晦。刘祎拿出手中的玉佩,不禁又想起了潼关之上,那送来玉佩的燕子,若是司马德文说其有异志,那二人私下必是有甚交往。诸葛绍云亦赞同此议,又言谢晦知刘祎来镇守江州,这才设下鸿门宴,务要小心。

正讨论间,船已靠岸,谢晦早早布好阵势在江边等待,见刘祎下船,亲自来迎。谢晦拱手说道:“将军乃我宋军当中一等一的勇将,我曾亲眼看到,今日我练兵于此,还望将军不吝赐教。”刘祎亦拱手致意,说道:“谢师傅谬赞矣,先帝在时,多蒙谢师傅指点,才得纵横沙场,今日里曾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谢师傅邀我过来,我不敢不来,但是指点之事,万不敢当。”谢晦执刘祎之手,二人坐定,旁边的庾登之一声令下,水、步、骑兵齐发,演操开始。

霎时间,锣鼓喧天,鼓炮齐鸣,旌旗招展,长帆蔽日。水军皆穿白衣,似是要隐秘在大江之中;步兵着绿装,身披重铠,穿梭于丛林之间;骑兵尽是赤色,手持长枪,腰配利剑,身后背着硬弩。三军浩浩荡荡,列阵而行,令行禁止,丝毫不乱,好不壮观。看阵势,锐士不下三万人。伴随着庾登之的号令,众军时而各自结阵,时而穿梭配合,野战、巷战、攻城等要略,均一一展现。约莫两三个时辰,各种阵型演练完成,最后三军竟然依江列阵,结成“却月阵”之状。刘祎等人大惊,此时天色渐晚,谢晦便留刘祎等人饮宴。

刘祎说道:“谢师傅天下奇才,今日观荆州军阵势,威武雄壮,纵是孙武在世,也不过如此。”谢晦道:“将军太过抬举了,区区小卒,哪里比得上将军昔日伐燕破蜀,一箭射死姚泓的赫赫军威?”刘祎问道:“不知谢师傅练得如此精兵,当有何用?”谢晦说道:“我受先帝所托,辅政当朝,怎奈荆州重地,不得已才领兵外镇,久久不在中枢,若是有奸佞当朝,霍乱朝纲,蒙蔽皇帝,倒行逆施,我便只得率兵东进,清君王之侧,再扶社稷于累卵。”刘祎道:“我这个世上最为大逆不道的不肖子,已经到了江州,恐朝中没有作乱之人了;荆州四面皆是我大宋疆域,这精锐之师放在此间多有可惜,可交于朝廷,外放至青、徐、兖、豫等地,与魏寇一战,方显英雄本色。”谢晦哈哈笑道:“先帝临终之时,常言克复中原,待我宋境安定,我必领兵北伐,一举而定中原。”刘祎道:“听闻谢师傅之言,我大宋还有不安之地,朝中还有不安之人?”谢晦说道:“将军数年不在中枢,不知朝中险恶,待我一一道来。”

谢晦让军中诸将轮番给刘祎等人敬酒,又拍了拍手,忽然之间,从帐外走来十余个美艳绝伦的美女,在中间翩翩起舞,为众人助兴。谢晦却挨个点评朝中要员,从傅亮、徐羡之、檀道济到王弘、王仲德,以及刘怀慎、刘遵考等宗亲。意气风发之时,竟然将每个人说得一无是处,却又心怀鬼胎,对大宋江山不利,只有他谢晦一人,鞠躬尽瘁,心系国家,是个不世出的大忠臣。

谢晦抚摸着燕子,不停地让大家给刘祎灌酒,刘祎乘势说了一句:“今日里我可没有负伤,没用金疮药。”谢晦哈哈一笑,刘祎等人见状,心中便已有了七七八八。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之间,众人已经喝得酩酊大醉。性情中人的王炯炎已经摊在地上,只有刘祎和诸葛绍云,假装醉酒,用强大的意念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谢晦命人将众人抬回营帐歇息。

刘祎等人被谢晦军士各自抬往独立营帐,刘祎恐其晚上命人突入营帐杀人,却迟迟不见动静,刘祎这才明白,以谢晦的聪明,怎么可能直接动手?若是动手,今日操演之时便可,何必到晚上?便仍然假装醉酒,看谢晦如何施行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