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轻轻,血脂怎么就高了
接受记者采访当日,北京安贞医院心内冠心病中心副主任医师缪黄泰接诊了大约70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他们全都同时伴有高脂血症,其中大约有10名是45岁以下的。
缪黄泰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安贞医院心内冠心病中心,经常会有20来岁的年轻人因为心血管问题前来就诊,其中大多数体重明显超标,血脂明显高出正常范围。还有很多年轻人带着单位的体检报告来,他们对血脂检验结果感到难以置信:“为什么会这么高?”“是不是体检的数据有误差?”“年纪轻轻,怎么就高血脂了?”
呈现低龄化趋势的高脂血症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中,高脂血症的总体患病率高达35.6%,这意味着每3-4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高脂血症患者。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汪宇鹏感到,临床上高脂血症的年轻人确实在增多。他对记者说:“临床实践中发现,以往高脂血症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但近年来,30-40岁已成为高发人群,甚至不乏20岁以下的青少年患者。”
记者在网上搜索“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发现相关研究数量甚微。
根据《中国循环杂志》刊登的《2017年北京市6-16岁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论文,首都儿科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2017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率为20.3%,其中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较2004年已增加近3倍,孩子们血脂异常以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总胆固醇血症为主。
据《半月谈》此前报道,天津市2021年对7.2万名幼儿园大班儿童和9.1万名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筛查,结果显示,幼儿园大班儿童血脂异常检出率为7.4%,小学二年级学生血脂异常检出率为13.5%。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22年发布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深圳市某区17所小学一年级部分班级约2900名儿童中,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的检出率分别为23.6%、11.8%。
去年,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修订发布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中明确,血脂检测应列入小学、初中和高中体检的常规项目。
“因为近年来学校体检项目中都不包括对血脂的检查,所以目前还没有针对青少年的全国性调研数据。”缪黄泰对记者说,“但是通过高脂血症的并发症,例如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低龄化的趋势来反推,也可以得出高脂血症存在低龄化趋势的结论。”
高脂血症低龄化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汪宇鹏认为,饮食结构不科学,过量食用脂肪等高卡路里营养物质,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长期熬夜,吸烟、饮酒等,都是高脂血症低龄化的原因。此外,部分具有家族遗传背景的高脂血症患者,其发病年龄也会相对较早。
无关乎胖瘦,与代谢有关
工作第一年体检时,23岁的方雨薇就被查出了高脂血症。“总胆固醇超过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大于5mmol/L,但同时体重又过低。体检报告建议我要减脂增重,同事们调侃说‘那么瘦,还需要减脂,没救了’。”方雨薇对记者说。
由于身体没有任何不舒服的反应,方雨薇便没把体检结果当回事,既没有吃药,也没有对生活习惯进行调整。“当时对高血脂的严重性没有认知,觉得自己什么都好好的,即使有得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是很久之后才需要担心的事情。”
方雨薇向记者坦言,自己是个“美食爱好者”,而且有点“重口味”,火锅喜欢牛油的,烤串最爱大腰子,水煮鱼、红烧肉、烤鸭、卤煮、酱猪蹄……各种美食来者不拒,而且从不节制。“因为怎么吃都不胖,周围的人都很羡慕,我自己也不会想要控制。”方雨薇还不喜欢运动,她经常把“生命在于静止”挂在嘴边,不锻炼。
为什么明明那么瘦,血脂却还那么高?
“血脂高低和胖瘦没有必然联系,而是与代谢有关。”缪黄泰对记者说,“虽然体重明显超重的人,高脂血症的占比很高,但偏瘦的人,只是皮下脂肪少一些,他们吃下去的油脂没有存在皮下,而是存在了血液里。”
“瘦人也可能患有高脂血症,这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疾病因素、药物因素以及其他多种因素有关。”汪宇鹏说。尽管瘦,但如果饮食习惯不良,长期摄入过多富含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也可能导致血脂水平升高。这些食物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在体内积累,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进而引发高脂血症。
同时,运动对于维持血脂水平也至关重要。汪宇鹏介绍,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代谢减慢,脂肪堆积,进而影响胆固醇的代谢和排泄。即使较瘦,如果缺乏运动,也可能出现胆固醇水平偏高的情况。
此外,遗传因素在高脂血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汪宇鹏介绍,有些人天生就具有较高的胆固醇合成能力或存在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的变异,这可能导致即使他们较瘦,也容易出现胆固醇水平偏高的情况。特别是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一种由遗传基因缺陷导致的疾病,患者可能从年轻时就表现出较高的胆固醇水平。
“对于这类人群来说,除了关注体重管理外,还需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定期体检以及积极治疗。”汪宇鹏说。
生活方式干预极其重要
方雨薇真正意识到高血脂的危害是在十多年后,“身边血脂高的朋友和同事越来越多,大家都在讨论这种慢性病的危害,我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决定去看医生”。
医生让她先通过生活方式调节,保持饮食清淡,每周3次中等强度运动。于是她开始跑步,大约一周两三次,每次半小时,其间“实在忍不住”还是吃了一次火锅。一个月后,她再次检查,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明显降低,但仍然严重超标。医生怀疑她有遗传病,给她开了他汀,让她每日服用。
汪宇鹏向记者介绍,生活方式干预在防治高脂血症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血脂异常明显受饮食及生活方式的影响,因此,改变生活方式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措施。对于轻度血脂升高的患者,通过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生活方式干预,往往能够有效降低血脂水平。”
今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发布高血压等慢性病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针对成人高血压、高血糖症、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病研究制订了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其中,《高脂血症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生活方式干预,特别是营养和运动干预,对高脂血症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否可以调节血脂?回答是:确定、一定和肯定。”缪黄泰说,“坚持严格的饮食控制、适量的运动强度和频次、规律的作息时间,就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即使是遗传性的高脂血症,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脂水平。”
汪宇鹏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对于初诊的轻度高脂血症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时,医生通常会先建议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通过这些非药物治疗措施,大多数患者能够有效控制血脂水平,避免或延缓疾病的进展。同时,这些措施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在什么情况下医生会选择给药呢?缪黄泰说,首先是遗传性的高脂血症,这一类患者通常比较年轻,为顽固性的高脂血症,如果一般的口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还可以使用降脂针剂治疗。其次是患者已经通过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饮食和运动调整,血脂水平依然明显超过正常范围,这时也需要口服用药。再者就是已经合并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此类患者即使血脂水平不那么高,也需要使用降脂药物,更严格地控制血脂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强化运动和饮食控制来调节血脂的患者,需要进行的是长期的、有规律的、高频次的有氧运动,运动时长和心率需要同时达标,计算心率可以用210减去年龄,例如30岁的患者,心率需达到180次/分钟。如果仅仅是每月一两次高强度运动,则作用不大。
很多人会认为,生活方式干预太辛苦,只要吃上药就万事大吉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药物治疗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健康饮食和运动的重要性。药物治疗必须与健康饮食和适当运动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缪黄泰说。
“长期依赖药物治疗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因此,即使在使用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也应该继续注意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以维持良好的血脂水平和整体健康状况。”汪宇鹏说。
当总胆固醇和“好胆固醇”同时超标
3年前,1988年出生的沈寒体检结果中第一次出现了血脂异常,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高出了正常范围。她没去医院,因为“不想吃药”,同时也觉得自己的饮食习惯“非常健康”“没有可以调整的余地”。学医的朋友告诉她,总胆固醇高可能是因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胆固醇”,于是她便放下心来。
体检中与血脂相关的几个主要指标应如何理解?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出正常范围需要担心吗?这种“好胆固醇”是不是越多越好?
缪黄泰向记者解释说,总胆固醇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是人体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主要来自食物中脂肪的分解和吸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负责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由胆汁排出体外,是有益的,因此也被称为“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容易在血管壁内沉积,形成粥样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因此也被称为“坏胆固醇”。当总胆固醇高和/或甘油三酯高出正常范围时,均可诊断为高脂血症。
虽然被称为“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却不是“越多越好”。汪宇鹏告诉记者,虽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种保护性脂蛋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过高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也可能与某些疾病相关,如慢性肝病、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时,可能会带来肝脏负担加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等一系列危害。因此,当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时,也应保持警惕,定期复查血脂,并关注其他血脂指标的变化。
汪宇鹏进一步解释说,在沈寒的体检报告中,总胆固醇和“好胆固醇”都明显高出了正常范围,尤其是总胆固醇“太高了,应该有着不太适宜的原因”。虽然这种病例没有被纳入经典的高脂血症分型,但也可以考虑为高脂血症。
沈寒告诉记者,她平时每顿饭都是自己做,水煮菜、白切鸡、清蒸鱼、白灼虾……主打一个“少油”,只有出差时,吃得才有点“油”。虽然“控油”了,但是甜食却抵挡不了,冰淇淋、小蛋糕都是沈寒的心头好,差不多每隔一天就要吃一回。除此之外,她也没有运动习惯,“因为工作太辛苦了,完全顾不上”。
1997年出生的唐糖去年刚入职,入职体检结果一切都还正常,工作一年后再次体检,血脂出现了异常,总胆固醇几乎达到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远高于正常范围。她觉得这是因为经常吃外卖导致的,“上班以来已经胖了十几斤”。
体检结果出来后,唐糖并不打算看医生,因为“心里有愧,知道自己生活方式不健康,所以打算先调整一段时间再说”。她告诉记者,“身边很多同龄人也是这样,觉得‘三高’离自己比较远,即使某次体检异常也以为是这段时间生活不规律,总能调整回来,所以不会去看医生。”
“对于45岁以下的人来说,只要不是遗传性的高脂血症,如果能痛下决心,就都还有机会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调节过来。”缪黄泰说。
健康生活方式需要极高的自律性和极强的执行力
2011年,缪黄泰从南方来到北京求学,在研究生入学体检的时候,他的各项血脂指标都还很低。然而,在工作后的十多年时间里,每次体检,他的总胆固醇都在升高,眼看即将高出正常范围,缪黄泰痛定思痛,决定放弃晚饭,午饭也吃得很健康。此外,他还坚持每周做三四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打球、骑车,每次都要运动一小时以上,出一身大汗,“不出汗是不行的”。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的总胆固醇终于恢复到10年前的水平。
“通过足够强度的锻炼和非常严格的饮食控制,努力3个月,就可以脱胎换骨。”缪黄泰对记者说,“但是这个过程非常痛苦,需要极高的自律性和极强的执行力。”缪黄泰告诉记者,从门诊情况来看,只有少部分人能坚持下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更多的人最后还是选择了用药。
为何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很难?在缪黄泰看来,这更像是一个哲学问题。“高脂血症通常都是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让一个人打破长久的恶习,走出惯性,谈何容易?”
缪黄泰分析说,从主观来看,很多人是因为没有充分认识到高脂血症的危害,觉得血脂高了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而高脂肪的食物又比较美味,因此很难远离美食诱惑;同时,玩电子设备和运动出汗比起来,前者显然更加舒服,后者却很痛苦,选择后者需要毅力。从客观来看,在现代社会打拼的上班族,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连有效睡眠都难以保证,更别说抽出时间进行规律的运动和作息了。另外,城市里的运动配套设施也有限,运动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高,也是一个原因。
“这种疾病是由生活习惯导致的慢性病,也只能通过生活习惯的慢慢改变来实现逆转,没有捷径。”缪黄泰说。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其实很有难度。”唐糖对记者说,“因为健康生活意味着持续自律。我觉得自己在比较清闲的时候,才有精力和时间去健身和管控自己的饮食。而现在很多年轻人因为工作压力大,精神处于高压状态,这个时候就只想点一些好吃的东西犒赏自己,通过饮食或是生活方式上的放纵来释放情绪。”
健康生活虽然有难度,但并非不可能实现。唐糖告诉记者,她现在每天都乖乖地去单位食堂吃饭,不再点外卖,平均两天去一次健身房,每次做一个半小时的有氧加无氧运动,器械力量训练、跑步机爬坡。她和好朋友约好了每天打卡,互相监督,彼此激励。“我感觉,找个搭子会比较有动力。”她对记者说。
- 年纪轻轻,血脂怎么就高了
- 全国爱牙日:如何改善孩子牙齿表面的抗龋能力?专家解答
- 机器人进手术室 助力医疗精准化
- “非遗”护健康 高原“藏”良方
- 如何读懂面包配料表?这份面包挑选指南请收好
- 啤酒度数怎么看?啤酒花到底是什么花儿?
- 如何帮助孩子科学管理体重?“吃动平衡”是关键
- 大阳沟里寻“仙草”
- 提升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健康焦点)
- 淋雨后如何避免受寒?中医专家支招
- “劳动防暑节”关爱行动走进中建二局一公司经开区党校项目部
- 公募出手!继续超配科创板
- 中证酒主题指数报30984.16点,前十大权重包含口子窖等
- 多种助餐方式满足老人需求
- 北京儿童医院脊柱健康夏令营开营
- @各位家长 这份暑假健康安全提醒请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