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我国已启动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

生活常识 2023-08-29 千姿百态 3059

  中新网北京8月28日电(记者袁秀月)目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如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工作取得哪些进展?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工作主要调查些什么?8月28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就上述问题进行解答。

新闻发布会现场。袁秀月 摄

  三部门联合挂牌督办11起弄虚作假污染环境案件

  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宣传教育司司长刘友宾介绍,8月15日,生态环境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对11起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污染环境案件进行挂牌督办。11起案件涉及9个省份的几十家企业,既有排污单位,也有第三方运维单位。其中3起涉气案件,8起涉水案件。

  截至目前,2起案件已进行至检察院公诉阶段,3起案件已结束公安侦查正提请检察院审查起诉,另外6起案件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

  刘友宾表示,本次挂牌督办的11起案件只是今年来三部门联合开展“两打”行动中查办的部分典型案件。2023年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部门共查处涉危险废物和涉自动监测数据违法案件1622起,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596起。其中,查办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环境违法案件593起,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06起。

  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面,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军介绍,今年以来,查获非法开采运输海砂案件67起,查扣海砂34万吨,案件数量大幅下降,来自重点海域的案件已经降到个位数,盗采海砂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严厉打击非法倾废,今年以来查获非法倾废案件58起,同比增加26%。今年以来,检查各类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对象6657个(次),同比增加45%,检查各类船舶1.7万余艘(次),同比增加31%。

  2022年一类水质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7.4%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胡松琴介绍,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总体稳中趋好,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海水水质整体持续向好,2022年一类水质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7.4%,总体保持稳定;二是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面积比例为81.9%,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三是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改善,自2021年以来已消除“不健康”状态。

  胡松琴表示,美丽海湾建设治理成效逐步显现。根据2022年近岸海域水质监测评价结果,全国283个海湾中,有144个海湾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超过85%,有90个海湾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较2021年提升。

  在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方面,胡松琴介绍,经过各方协同作战、合力攻坚,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2022年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三大重点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平均值为63.0%,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红树林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同时,也应当看到,重点海域环境质量改善成效不平衡、不稳固,还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于2023年全面开展

  今年5月份,生态环境部启动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工作。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王菊英介绍,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于2023年全面开展,计划于2025年完成全面调查和评估工作。

  王菊英表示,此次调查按照“摸清家底、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总体思路,以全国近岸海域和283个海湾为重点,以摸清我国管辖海域各类污染物本底、各海湾生态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影响等为主要目标,全面掌握海洋生态环境基本状况和变化趋势,为新时期准确分析研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环境风险、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制定中长期规划目标任务,实现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等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和决策依据。

  王菊英介绍,我国在1976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充分借鉴了前两次基线调查的经验,同时结合新形势新要求,突出了四个“更加注重”:调查范围更加注重近岸海域和283个海湾;调查手段更加注重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高新技术;调查指标更加注重传统污染物和新污染物统筹;调查内容更加注重海岸线环境压力和生态影响调查等。

  王菊英表示,截至目前,春季调查采样和样品分析工作圆满完成;夏季调查外业工作也全部完成;已获取我国近岸海域754个点位的调查数据,约4.3万个。(完)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