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跑出开放加速度

健康知识 2024-12-22 千姿百态 5130

  11月15日,随着X8083次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从重庆团结村站驶出,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正式突破10万列,发送货物超1100万标箱,货值超4200亿美元。作为便利快捷、安全稳定、绿色经济的新型国际运输组织方式,近年来,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保持强劲增长,通道网络不断扩充,产品供给持续优化,已成为具有强大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的国际物流品牌。

  跨越山海联通亚欧大陆

  2013年,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欧班列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壮大。从山城重庆到德国杜伊斯堡,从古都西安到里海之滨阿塞拜疆,从浙江义乌到西班牙马德里……翻开中欧班列运行线路图,一条条铁轨串联成网,跨越山海,向亚欧大陆腹地延伸。

  2016年统一品牌以来,中欧班列年开行数量由1702列增至2023年1.7万列,年运输货值增长超7倍。开行万列所需时间由开行之初的90个月缩短至6个月。这份运行成绩单,彰显中欧班列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亮眼成效。

  数据显示,在国内,铁路部门已铺画时速120公里图定中欧班列运行线93条,联通125个城市;在国外,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7个城市以及亚洲11个国家超过100个城市,服务网络基本覆盖亚欧大陆全境。

  “中欧班列为亚欧国际贸易提供了除海运、空运之外的物流新选择。”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运输及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张巍说,经测算,中欧班列运输费用约为空运的五分之一,运输时间约为海运的四分之一,综合考虑高附加值货物在途时间成本,与传统海铁联运相比,中欧班列可节约8%至20%的综合物流成本,且受环境影响小、稳定性高,具有明显比较优势。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货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7月,铁路部门铺画了“每日一班”跨里海中欧班列图定线路,在巩固和稳定既有入欧主要通道基础上,积极拓展南通道,跨里海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持续完善畅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陆互联的中欧班列国内外通道网络格局。

  双向奔赴共享开放红利

  2020年,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米卡大学毕业后留华创办义乌市幂卡进出口有限公司,主营外贸业务。当年底,公司首单贸易商品搭乘中欧班列运往海外。

  “中国的发展给了我扎根创业的动力,物流通道的便捷为年轻创业者提供了‘搭便车’的机会。”米卡说,中欧班列(义乌)的常态化运行和时间优势让商品调度更自如,采购的货物可直接搭乘中欧班列至阿克苏站,再以集卡车通过口岸快速抵达中亚地区。

  与年轻的米卡不同,盟德西班牙商品中心市场经理孔志坚早在2008年就开始从事进口贸易。2014年,中欧班列(义乌)首发开行,孔志坚率先尝鲜,如今已是“铁杆”货主。

  “回看过去10年,更像是一场相互成就。很多人关心的中欧班列回程率情况,在进口贸易商这里恰恰是机遇。”孔志坚说,此前公司进口运输方式以海运为主,而红酒在海运过程中经常会受天气影响发生颠簸,为保证品质往往需静置一段时间才能售卖,前后算下来大概两个月。但走中欧班列回程,仅需20天便可上架售卖。货运周期大大缩短,意味着企业资金周转更灵活,与此同时,进口火腿、葵花籽油等对时效要求较高的食品也可搭乘班列,商品品类不断拓宽。

  如今,每年有5万余种商品搭乘中欧班列走出国门,“中国制造”正以更快速度、更优价格走向世界;来自欧洲的机电产品、医疗器械等也在源源不断流入中国。越来越多的商品通过中欧班列实现首次过境、首次出口、首次进口;国际冷链专列、新能源汽车专列、跨境电商专列等相继开行,新型贸易业态不断涌现。

  在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国际联运部副经理张伟看来,中欧班列搭建了沿线经贸合作新平台,以班列带动运输、贸易、通关一体化,以通道促贸易,以贸易促产业,让更多国家和地区共享开放红利。

  共商共建聚力提质增效

  “钢铁驼队”穿山越海,途经多国,高效联通是关键。张巍介绍,共商共建共享是中欧班列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这离不开运输规则、运输组织、安全保障、通关便利化等方面的制度创新。

  运输规则实现软联通。2017年,国内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和七国铁路中欧班列运输联合工作组两个协调机制先后成立。如今,两大协调机制已成为共商共建共享中欧班列发展合作的有效平台,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运输模式创新发展。根据中欧班列境内外运输组织特点,对中欧班列最大编组辆数和牵引质量进行优化,单列平均运量较开行之初提升34%以上;铁路与海关部门加强对接,研发投用95306数字口岸系统,推广快速通关业务模式,口岸通关效率和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

  数字赋能安全有保障。一方面,积极应用北斗卫星定位、5G等新技术,创新研发电子施封锁,更好保障运输安全。另一方面,设计推出中欧班列国际货运险产品,最大程度降低因涉及多国承运人变更,传统铁路承运责任制无法覆盖全程的运输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中欧班列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联通是中欧班列稳定开行的前提条件,服务体系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要加速推进数字班列、绿色班列、共享班列,推动中欧班列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的方向发展。 (经济日报记者 纪文慧)